缺兵少糧,明知襄樊是坑還跳,關羽之死背後,是場冷酷的君臣博弈

2024-07-21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1/8
劉備入蜀

缺兵少糧,明知襄樊是坑還跳,關羽之死背後,是場冷酷的君臣博弈

公元211年,劉備終於下定決心率兵入川,沿著長江水道,由秭歸進入了蜀地。此後,他用了3年時間,在214年終於拿下成都,占據了整個益州。

然而入川並非萬事大吉。樹欲靜而風不止,看似平靜的天府之地,卻暗流涌動。

一連串的謎案接續產生:

關羽進攻樊城威震華夏,卻中途缺糧缺兵陷入死局;孟達準備欲降蜀,卻反被司馬懿所剿滅;劉封被派往上庸委以重任,沒過多久卻被賜死;李嚴高開低走,先是成為託孤重臣,隨後卻一再遭貶直至退出歷史舞台。

這些事件,彼此獨立,猶如迷霧中散布的一串孤島,每個都讓後世人捉摸不透。

但如果將這些事件串聯起來,似乎可以發現,這實際上是劉備、諸葛亮打擊地方豪強勢力、消滅「國中之國」等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操作,是為了實現益州真正的統一而進行的艱難鬥爭。

在魏國,曹操雖然拿下河北、北伐烏桓,可直到曹丕收服青州兵,北方才算真正被平定。

而在蜀國,情況卻複雜得多。所謂「拳打臥牛之地」,在益州劉備、諸葛亮的操作面臨著諸多牽掣:

首先,劉備不能太過懷柔。劉璋之所以失去益州,就是因為對益州的東州派和益州派過於寬容,導致最後雙方都不買劉璋的帳,分崩離析之際劉備乘虛而入。如果劉備此時也採取寬仁的態度,那麼益州將重現一盤散沙的局面。

其次,劉備又不能太過暴虐。當初劉璋之父劉焉主政益州時,為了樹威曾一口氣殺了益州十幾個豪強,此外還招納幾萬家外來流民創建了東州派,讓外來的東州派和本地益州派形成尖銳對立,導致後期局勢崩盤失控。劉備不能帶著荊州派重走這條老路。

之所以如此,根本原因是益州派頑固而強大,而劉備還並不具備絕對優勢。

這註定是一場高難度操作,關乎蜀漢的興廢存亡。

那麼應該如何既避免形成內部激烈衝突,又能有效地將割據勢力清除乾淨呢?

「關羽大意失荊州」背後的「雕弓天狼」局

圍繞關羽之死,有著太多的謎團。

關羽之死的責任,全部委罪於劉封,怪其見死不救顯然失之偏頗,畢竟上庸也要重點防守、不容有失;說樊城距離蜀地遙遠,臨時難以長途調兵救援,也難以成立,因為同樣的理由也出現在後來的孟達之死中。既然是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軍事行動,怎會沒有預先安排和部署?多次出現來不及救援的失誤?

《關羽傳》盧弼《集解》中,引用了清末廣東巡撫黃恩彤的觀點,認為劉備和諸葛亮在當時舉措有乖張之處,其中隱晦地提到:「非千載下所敢臆度者矣。」而清代文學家姚范對於《三國志》語焉不詳的原因,認為是「蜀之謀士當不若是之疏,陳壽或不能詳耳」,認為在救援荊州和關羽如此重要的事件上,蜀國的謀士們不應該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,而其中內情恐怕陳壽也沒能完全弄清楚。

到了近代,章太炎終於直面關羽之死,先是認為諸葛亮為了蜀漢穩定而「借刀殺人」。而後自己又否定這一觀點,認為諸葛亮當時並無掌控全局的權力。在否定之後,章太炎推出最終觀點,認為「荊州之敗,始於嬈吳,終於失援,則先主之褊迫疏慢為之」。真正的責任不在他人而在劉備。

真相究竟如何?

要理清這個論斷,先從弄清楚幾個問題開始:

1、關羽為什麼要打襄陽?

關羽攻打襄陽的主觀原因,肯定不是因為宛城叛亂和曹魏集團內部謀反帶來「天下有變」的形勢。這些事件早有跡象,只是臨時被觸發而已,並且若真是「天下有變」,關羽北伐的規模肯定會更大,其進攻的戰略目標也不會僅有襄陽一城而已。

讓我們換個角度,將曹魏內部亂局、房陵上庸之役和襄樊之戰聯繫起來看,會發現,這些都僅僅是局部戰略。它們參與人數、涉及地區、產生影響以及戰略優先級,都遠不及奠定三國鼎立格局的漢中之戰。

可見蜀漢之所以在一年之內引發這麼多戰役及事件,那麼其目的顯然只能是配合漢中之戰的戰略對決。

也許有人就會問了,漢中之戰是最先結束的,還需要關羽等人配合什麼呢?

因為漢中之戰,曹操從漢中遷走了數十萬人口,幾乎將漢中變成了空城,讓劉備不得不大規模地從蜀地調集軍隊遷移人口,防守壓力巨大。

關羽、孟達、劉封等人在襄陽、上庸等地發動的攻勢,客觀上無疑有助於牽制魏軍,協助劉備儘快在漢中站穩腳跟。 

2、關羽打的是突襲戰還是攻堅戰?

在襄樊之戰中,曹魏先後派遣了三波兵力:第一波,駐守樊城的曹仁、呂常、龐德等部共計約一萬人左右;第二波,于禁督七軍共三萬人救樊;第三波,徐晃以及殷署、朱蓋等十二營,加在一起約在二萬左右。這樣三波曹軍總規模約為五六萬人。

而關羽僅有一波兵力:按照攻城戰的標準,關羽所率軍隊應該在三萬左右。而後關羽在得不到劉封、孟達支援的情況下,不得不臨時從荊州抽走了一二萬軍隊,導致荊州空虛被吳軍所攻下。

這樣一對比,關羽缺乏後援的進攻更像是一次突襲,而不是長期對峙的攻堅戰。應該是按照「偷襲-攻占-防守」的打法。

而關羽一旦突襲沒得手,理應撤退才能避免被魏軍援軍所包圍。

3、為何死戰不退?    

關羽水淹七軍,大破于禁三萬軍隊,但依舊沒能攻進樊城。既然突襲失敗,且沒有後續援軍,那麼關羽為何死戰不退,以至於被魏吳給截斷了所有退路?

這或許是因為關羽背負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:攻下襄陽,打通漢中-上庸-襄陽的漢水航道,將漢水變為蜀國內河,為全面北伐創造有利態勢。

眾所周知蜀道難,若從漢中發起北伐,蜀軍的補給成本巨大,這也限制了北伐的規模。而如果打通漢水之後,蜀軍可以部分繞開關中這個易守難攻之地,同時從襄陽、上庸等地出兵,與漢中形成掎角之勢,從而威脅到魏國的許昌、洛陽等核心區域。此外,通過漢水,蜀軍可以實現軍隊、物資的快速輸送,讓多個戰場形成聯動。  

劉邦之所以能夠由漢中攻入關中,就是依託了漢水的運輸便利。若蜀漢想要在北伐上有所作為,漢江將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。
1/8
下一頁
奚芝厚 • 1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8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46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3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