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之相比,燕王朱棣老謀深算,善用兵法。
他一面散布建文帝已死的謠言,
一面採取攻心為上、攻城為下的策略,終於兵不血刃拿下南京。
南京城破,建文帝神秘失蹤
正統四年(1402年)六月初一,燕王朱棣率大軍攻入南京皇宮。
眼看大勢已去,建文帝當機立斷,縱火焚燒宮殿,帶著近侍奔往西南。
宮女太監、士兵百姓爭相逃命,現場一片混亂。
朱棣帶人在一片廢墟中搜尋朱允炆的下落,卻只發現一具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屍體。
那會是建文帝嗎?
從此以後,關於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,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
據說有人在逃亡途中見過他的蹤影,也有人猜測他已葬身火海,
更有甚者認為他是被朱棣秘密處死的,這些都成為歷史之謎。
朱棣登基,惶惶不可終日
朱允炆失蹤後,朱棣順理成章登上皇位,改年號為永樂。
儘管如此,他的皇權並不穩固。
畢竟先帝遺詔立的是朱允炆,朱棣奪位而來不得人心。
更何況建文帝屍骨無存,萬一他還活著捲土重來,豈不是後患無窮?
為平息民心疑慮,朱棣對外宣稱:建文帝已經逃出皇宮,生死不卜。
內部卻多方派人秘密尋訪建文帝的蹤跡,務必要捉拿歸案。
在位期間,朱棣一刻也不敢鬆懈,生怕自己的謊言被拆穿。
易服為僧,投奔沐英藏匿?
坊間多認為,朱允炆是易服僧人逃出南京城的。
一說是他在江浙一帶隱姓埋名,終老山林;
一說是他逃往西南,躲在沐英的勢力範圍內苟且偷生。
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,封西平王,在雲南一帶勢力很大。
朱允炆的生父朱標和沐英感情深厚,
所以在朱允炆落難之際,沐府可能會給他提供庇護。
一些史料也證實,當年南京城破後,的確有不少僧人倉皇出逃。
其中會不會有偽裝的建文帝呢?
躲在國內畢竟不是長久之計。朱棣的耳目眾多,遲早會捉住他的。
所以還有一種說法,朱允炆其實已經逃到南洋等海外,徹底遠離朱棣的魔爪了。
鄭和下西洋,搜尋建文蹤跡?
永樂三年(1405年),朱棣派鄭和率船隊下西洋,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遠航。
表面上是聯絡邦交,推進海上貿易。
實際上鄭和還肩負一項秘密使命,那就是在海外搜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。
第一次航行,鄭和受命在占城、暹羅、爪哇等國尋訪建文帝,無功而返。
此後他又六下西洋,一直在秘密執行這項特殊任務。
直到鄭和去世,也未能找到朱允炆的蹤跡。
除鄭和外,還有太監姚廣孝、總兵胡濙等人,
都曾奉命出訪各地,四處打探建文帝的消息。
最終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這更加坐實了一種猜測:朱允炆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。
密談數小時,朱棣知道了真相?
永樂二十一年(1423年)的一個深夜,出訪多年的胡濙突然返回京城。
朱棣得訊後馬上召見,與之密談至天明。
沒人知道他們談了什麼,但此後朱棣突然宣布停止尋找建文帝,
鄭和的第七次下西洋計劃也隨之取消。
是胡濙帶回了朱允炆的消息嗎?
是他已找到了決定性的證據,證明朱允炆已經死了嗎?
不管真相如何,自此以後,有關建文帝下落的議論漸漸平息。
朱棣似乎了卻了一樁心事,再也不提這茬,專心經營自己的江山社稷去了。
墓地揭秘,大明第一懸案
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,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大懸案。
六百多年來,學界動用了方方面面的資料,
試圖撥開重重迷霧,依然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。
2008年,有傳言稱在福建寧德發現了建文帝的墳墓,很快就被證偽。
原來那不過是明代高僧玉林和尚的墓地。
在民間,類似的猜測和考證層出不窮,
很多地方都號稱有朱允炆的陵寢遺蹟,但都缺乏確鑿的證據。
朱允炆下落之謎,恐怕要永遠埋藏在歷史的煙塵之中了。
後人只能從只鱗片爪的蛛絲馬跡中,去想像這位少年天子最後的結局。
或許,這本身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。
結語:
建文帝朱允炆的故事,映射的是一個時代的興衰沉浮,也啟示著個人命運與時局的無常。
身為皇帝,他難逃叔父奪位之禍,落得個不知所終的下場。
或許是自焚身亡,或許是逃亡天涯,我們無從得知。
但這段歷史,註定會在時光中閃閃發光,引人遐想,成為大明王朝最神秘的一筆。
【免責聲明】文章描述過程、圖片都來源於網絡,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,無低俗等不良引導。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,請及時聯繫我們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。
參考資料:
楊知秋. 建文帝出亡雲南新證[J].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 2004.
李慶勇.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的敗因探析[J]. 新鄉學院學報:社會科學版, 2010(01):102-10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