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睡得越早,死得越早」,有科學依據嗎?牛津大學研究告訴你答案

2023-07-09     開心果     反饋
1/5
「睡得越早,死得越早」,有科學依據嗎?牛津大學研究告訴你答案

人的一生在睡眠中度過的時間,竟然高達三分之一,睡覺對人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早睡早起身體好,熬夜會增加多種疾病的健康風險是人所皆知的常識。

一、睡得越早,死得越早,可信嗎?

不過,最近卻有一種顛覆的說法稱「睡得越早,死得越早」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
2021年,一項發表在權威期刊雜誌《睡眠醫學》的論文研究指出,早睡或晚睡都會影響壽命。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21個國家、112198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9.2年的調查隨訪,將受試者按照作息時間分成了三組:

早睡者(6-10點)、正常者(10-12點)、晚睡者(晚上12點以後)三組,結果發現與正常組的受試者相比,早睡組和晚睡組的死亡或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分別增加了29%、11%。

但該項研究靠譜嗎?首先在樣本的選擇上存在傾向性,歐美已開發國家醫療資源充足,人均壽命普遍較長,卻較少安排在早睡組,而醫療資源缺乏人均壽命較短的非洲人,卻大部分安排在早睡組,這可能才是早睡早死的原因。

不過,假設睡得早或死得晚都會增加死亡風險,那最佳的入睡時間到底是多少點?此前,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《歐洲心臟雜誌》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。

該研究對英國生物庫招募的10萬多名平均年齡約在61歲的參與者進行5.7年追蹤隨訪,結果發現:晚上22-23點之間入睡是最佳的入睡時間,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,超過12點後入睡,患病風險最高。
1/5
下一頁